董庙村隶属固镇县刘集镇,原名青风镇。至清初,地方董姓人氏较多,作为董姓家庙所在地,于同治年间改名董庙,并逐渐发展为集镇。

      二鬼扳跤是由一个演员扮演双人摔跤的舞蹈形式。身上绑一个假人,成为一对。演员和假人画以鬼脸。扑打相摔,以示鬼邪远离,人们平安之意。道具为一个特制的架子,架子上部设两个跤手的头像,与真人大小相同,面容狰狞,俗称“二鬼”。现在的表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,其面具时常更新,亦有二鬼为男女者,只需将二鬼的头部与面容化妆成男女二性即可,仿若是一对情侣冤家由相爱到反目成仇的恋爱闹剧,其表演仍如此。

      表演时,表演者被固定在一块约九十公分长,三十公分宽,四公分厚的木板上。实际上它们只有头颈和上半身,他们的下半身是由表演者的上下肢来充当的。演员身背架子,双腿双臂各扮二鬼的下肢。二鬼分别穿两色袍服,长裙垂下来刚好到脚踝之处,将表演者全部遮盖严实。表演时,手脚并用,翻腾闪跃,犹如两个摔跤健儿临场较技。他们伸出胳膊相互搂抱着对方的腰部,互瞪双眼,呲牙咧嘴。

      二鬼扳跤的基本动作有扳脚、勾腿,动作套路有走、跑、纵、摔等,其中以“摔”(俗称“扳跤”)最为精彩。演员扎下场子后,伴以音乐、锣鼓等节奏,开始表演摔跤。但见“二人”在地上翻滚压挪,十分卖力,动作连贯,表演形象,还辅以呐喊,精彩纷呈。

      二鬼扳跤在表演时分三个场合,分别是:平地、凳子、桌面。表演时分三段:第一段,地上摔跤,操作者运用推、踢、抱、压等动作表现二鬼抱着摔,你推我踢,互相压倒对方的摔跤场面。第二段,桌上摔跤,二鬼由地上摔到桌上,操作者运用翻、滚、旋、扫等动作,表现二鬼桌上摔跤的进退攻守,推、摔到桌沿,压倒翻滚,抱起旋转等惊险场面。第三段,二鬼由桌上摔到桌下。操作者运用快速推、踢、抱、翻、滚、旋等动作,把二鬼摔跤推向高潮。

      二鬼表演者多是年轻力壮的男子,他们掌握要领快,身手敏捷,反应灵活,动作麻利。


市级申报非遗项目—二鬼扳跤

上海蚌埠企业商会

地点: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西路680弄5号楼201室

邮编:

电话:02165581999

手机:13701898781

传真:02165581999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