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雍正《怀远县志》载:“落马涧在涂山北麓,石上有‘安邦’、‘定国’四字,现二石尚在。”从怀远渡过淮河,经下洪村登涂山,爬上狮山之背,再越一道山梁,落马涧便进入眼帘。石涧两崖,峭壁千尺。绕涧攀登而上,一巨石上书有“定国”,不远处又一巨石上书有“安邦”。二处皆为直书擘窠大字。相传,“安邦”、“定国”乃苏轼手迹。
苏轼,四川眉山人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北宋嘉祐二年21岁进士及第。苏轼是大文豪和大书法家,诗书画皆名。他汲取前世名家许多特长,且能创新,擅长行书和楷书,用笔丰腴跌宕,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情趣,与蔡襄、黄庭坚、米芾合称“宋四家”。苏轼虽以科举步入官场,但仕途坎坷,屡次遭贬,下过大狱,政治失意,内心苦闷,遂纵情山水。苏轼所到之处,得人情之美,览江山之胜,以图在佛老思想和大自然中寻求解脱。怀远涂山、荆山名胜古迹众多,苏轼在杭州、颖州、扬州等地方官任上,多次乘舟路过怀远。他在怀远留有《十二月将至涡口所遇风留宿》、《淮上早发》、《濠州七绝涂山》、《上巳日与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》等诗篇。“安邦”、“定国”四字传说是宋元祐七年上巳日,苏轼携其子苏迨、苏过同游江山荆山时所书。苏轼在诗中有“可怜淮海人,尚记弧矢旦”之句。其自注云:“淮南人(涂山在淮河以南)谓禹六月六日生。是日,数万人会山上(赶会朝禹),虽传记不载,然相传如此。”
苏轼崇敬大禹,一生追求“忠君、报国、便民”的政治信念,“安邦”、“定国”,乃颂扬大禹之辞,也表达苏轼的心愿。后人猜测“诗书画”皆名的东坡居士,或登涂山途中,或拜过大禹下山,酒肉穿肠,半醉半醒,就着山崖,挥动大笔,直抒胸臆,留下“安邦”、“定国”墨宝极有可能。但猜测并非事实,也有人质疑“安邦”、“定国”并非苏轼手迹。
“安邦”,谓禹平息洪水,安定地方,四海升平,国泰民安。“定国”,谓禹召会诸侯于涂山,华夏一统,开创有夏之国四百余年基业。“安邦”、“定国”,概括大禹一生勋劳,实属言简意赅。
安邦定国石
地点: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西路680弄5号楼201室
邮编:
电话:02165581999
手机:13701898781
传真:02165581999
邮箱:Email:public@bjgdsh.org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