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人巷在城关南大街路西,通往旧县衙门的东侧门,巷宽约50厘米,长约百米,仅能一人独行,故称“一人巷”。在初年,曾发生过一段“智擒辫子军”的。
一人巷
怀远隶属沿革
上古洪荒时代,传说怀远是千古第一奇妖淮水之神巫支祁的三个行宫之一,由巫支祁之子镇守.大禹率领辰庚等七位天将将其锁在龟山脚下.原始社会末期,今安徽境内的淮北、江淮地区为淮夷部落所建方国及南下东夷集团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,怀远县涂山是古涂山氏国主山,今马头城是古涂山氏旧邑遗址,是大禹的岳父涂山氏故国。禹治
怀远禹王宫
禹王宫,俗称禹王庙,又称涂山祠,位于大禹劈山导淮的涂山顶峰。山下涡淮汇聚,滚滚东流;山上松柏葱郁,古迹遍布。《安徽省志-民族宗教志》(1997年版)载:道士们历代相传,汉高祖十二年,刘邦统兵镇压淮南王英布,经涂山巡视大禹遗迹,令刘长在山顶建禹庙,使后人永怀大禹治水
怀远婚俗
俗话说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,婚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。怀远境内婚嫁习俗大同小异,旧时,婚嫁全凭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程序繁琐。自上世纪20年代起,县内学生出身的公教人员开始自由恋爱,减少旧婚礼的繁文缛节,称之为“文明结婚”。建国后,国家颁布了《婚姻法》,禁止包办买卖婚姻,实行婚姻自主,恋爱自由,旧
怀远端公腔
怀远地处安徽省北部的淮河中游,涡、淮两河交汇处,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,这里就是涂山氏国聚居之地。相传大禹治水到此,大会天下诸候,留下了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的美好传说。怀远县城位于县境东部,依山傍水,景色秀丽。民间歌舞花鼓灯名扬中外,被誉为“东方芭蕾”;怀远特产“九州奇果”石
怀远酒俗文化
一、怀远酒俗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怀远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资源丰富,农业发达,自古商业繁荣,人才荟萃,怀远人淳厚朴实,性格豪爽,热情好客,在这种独特的人文环境下形成的怀远酒俗文化,逐渐盛行,名闻遐迩。二、 怀远酒俗文化的表现形态1、筵席筵席有主席和次席之分,以辈分、年龄和社会地位依次而坐。面对屋门者为上席
析花鼓灯艺术的生命力
花鼓灯为典型的汉族民间歌舞之一,早巳被人们公认。几百年来,它在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内蕃衍生息,流传发展。随着社会的变迁,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烟尘,这株独特的艺术奇葩,至今却仍然散发着馥郁的芬芳。这个地区许多与它同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或其它民间歌舞,如:推子戏、淮北花鼓戏、卫调花鼓戏、端公舞、跑竹
八仙桥
八仙桥在原县医院门诊部前的邱家巷口,原有一排水涵洞,桥头斜列一块大方石,上刻“八仙桥”三字,石头左上方有个指头粗的洞眼,八仙曾路过此处休息,张果老在石头上抠了两个洞栓毛驴,因而得名。
二仙祠
即现在的福利院,位于荆山北角,老水校操场东面的卞和洞下,建于明代,里面供奉的是公输子鲁班和张班。以前每年二月初八庙会,竹、木、泥、瓦、石、漆等建筑工匠,前来聚会祭祀。
人间沧桑话中南
中南海在今淝河区岭集乡中南村境内,原是淝河中的一个土岛,面积二千多平方米,呈椭园形,其名称先为果园寺,曾称仁圣滩,后称中南海。据怀远县文物部门考查,多见西周之残缺鬲足,隋唐之破碎砖瓦。可见,四千多年前,这里即有人类活动。据《蒙城县志》记载:“四千多年前,夏氏就祖居羽山(今苏北、鲁南一带),后徙居夏水
四眼井
四眼井,怀远名井,有两处。一在荆山东涧,老城隍庙前,雍正版《怀远县志》载:“四眼井在察院前,泉出荆山,邑人将井盖凿四孔,以便汲取,泉味甘洌,官民利之”,通称老四眼井。另一井在荆山北涧水校操场南侧,凿于民国年间,故名新四眼井。水质可与老井媲美。建国后,老四眼井修砌了井台,水质如故,终年不竭,仍为邑中佳
西岗古街
西岗古街长500米,南北向,北接含美学堂(现为怀远一中),南至荆山名泉四眼井。古街宽4米,中间铺有三行一米多长的花岗岩条石。沿街多为古民居。街中段两侧为清末美国基督教开办的民望、民康医院旧址。街中凌空而起拱形石桥,飞越古街,将两教会医院连为一体。桥的北首有爱国主义教育景点“三山井”和美德教育景点“天留坊
地点: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西路680弄5号楼201室
邮编:
电话:02165581999
手机:13701898781
传真:02165581999
邮箱:Email:public@bjgdsh.org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