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母石,位于怀远涂山主峰南坡,又称望夫石、石婆婆。远远望去,犹如一位慈祥的老妪端坐在山崖之上。
相传,大禹与涂山氏女成亲后,第四天一大早便告别了爱妻,踏上了治水和征程。大禹公而忘私,一去十三年之久,三过家门而不入。痴情善良的涂山氏女,怀抱着呱呱泣哭的启儿,坐在山崖,盼禹归来。从日出等到日落,又从日落迎来日出,望穿秋水,久而久之,漫化成一尊端庄的石像,这就是涂山启母石。文人骚客登山问古,感慨万千。宋人黄庭坚在诗中赞叹:“涂山绝顶忆神功,亘古情形一览中。启母石迎新月白,防风冢映夕阳红”明代巡按御史张士隆登涂山写有《题启母石》诗:“亭亭独立向江滨,四伴无人石作邻。云鬓挽成千载髻,蛾眉淡扫四时春。霜为腻粉凭风傅,霞作胭脂仗日匀。莫道岩前无宝镜,一轮明月照精神。”张御史从启母修长的体形和山崖四周怪石嶙峋的环境氛围起笔,以比拟的手法道出了飘动的彩云挽成启母的发髻,迷人的春色衬托着启母的峨眉,满山的白霜成为她梳妆的脂粉,长空落霞送来了她化妆的胭脂。最为精彩之笔是结尾:莫道山崖前没有梳妆的宝镜,在那一轮明月的照耀下,启母难道不比世上任何一位女子都容光焕发,美丽动人?为了支持丈夫治水和培养儿子启,启母独自一人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。她风餐露宿,茹苦含辛,耗尽了毕生的精力。《吕氏春秋》载:“禹娶涂山女,不以私害公,自辛至甲日,往复治水。”《华阳国志》云:“生子启,呱呱啼,不及视”大禹东奔西走,治理洪水,启长到三十岁尚未见到父亲。启之所以能成为夏朝的帝王,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旗手,主要受母亲的教诲和影响。刘向在《列女传》中赞启母“独明教训,及启长”,能“化其德而从其教”,终于使启“卒致令名”,功成名就。
启母作为女性和母亲的代表,数千年来,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。明大学士宋濂在《游涂荆二山记》中引用庙史说:虔诚的涂山民众生怕启母无食而挨饿,带着牛肉、羊肉、猪肉到启母石前祭祀者屡见不鲜。甚至还有女子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拿来买脂粉,设法涂擦到启母(石)的脸上。如今,虽说再没有人用年羊猪肉去敬献启母,也没有人给启母涂脂抹粉,然而,在启母石前烧香祝福和祈求送子者络绎不绝。启母因此又有了送子娘娘的美称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、六月六、九月九的涂山庙会,往启母石的后腰中投小石子求子已成风俗。相传,已婚未孕的女子抽中了便可怀孕生子。
20世纪80年代,经考文物专家初步鉴定,涂山启母石为唐代石雕。
启母石故事
地点: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西路680弄5号楼201室
邮编:
电话:02165581999
手机:13701898781
传真:02165581999
邮箱:Email:public@bjgdsh.org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